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开发本地独特资源打造山区特色文化



  文/黄伟宗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2007年5月28日至30日,在中共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梁健同志的邀请和陪同下,我偕同几位广东省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珠江文化研究会几位专家教授,对该县的文化资源进行了考察,发现该县的文化资源独特而又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对于开发山区、打造山区特色文化有普遍意义,特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 乳 源 独 特 文 化 资 源 分 析

  乳源是粤北山区县之一。可以说,大凡山区具有的文化资源,它都具有;而它有些文化资源,却又是其他山区县没有的,是它独有或特有的;而它这些独特文化资源,却又都是具有山区特质的。它这些独特文化资源,我初步发现有五条“道”:

  一是“山道”—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以其居住地点和服饰不同而分别称之为“东边瑶”与“西边瑶”。“东边瑶”有“深山瑶”和“浅山瑶”之分。“西边瑶”又称“过山瑶”,大都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以必背镇为典型代表。称之“过山瑶”,也许是迁徒性特大的缘故。据史料称,乳源瑶族来自湖南、福建;明代以后,因灾荒和战乱,曾大批向广西、云南等地迁徒,后再流散到东南亚,并辗转迁移到欧美各国。过山瑶虽迁徒性特强,但寻根问祖观念也很重,据不完全统计,移居海外瑶族约60余万人,自1984年旅居美国的瑶族华侨、华裔代表团专程到乳源寻根问祖,到该县必背镇桂坑朝拜“盘安山公”祖墓,从此海外瑶胞归来认祖归宗活动一直延续,20多年来从未间断,可见故土情深,代代相传。过山瑶多在乳源,其后裔遍布世界,所以可称乳源为“世界过山瑶之乡”。鉴于过山瑶祖辈都生活在乳源群山之中,世代都走着“过山”的迁徒道路,无论在县内或到省外,以至飘洋过海,远涉异国,都是如此,可谓乳源所特有的一道人文风景线,姑且冠其名为“山道”如何?

  二是“林道”—乳源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有许多原始森林,其中尤以红豆杉林最为珍贵独特。红豆杉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是第四世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迄今有250万年历史,被称为植物王国中的活化石、大熊猫。南方红豆杉大都生长于山腰以上,树姿雄奇,枝叶挺拔,较多结对生长,并在石岩缝中盘根错节,难解难分;秋后结子,皮红可人,名为红豆,此乃树名红豆杉之由来,故又被人称为“相思树”。红豆杉的生态和医药价值特高,对大自然空气具有重大调节作用,树中的紫杉醇成分具有防癌治癌作用,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植物提纯的抗癌药物,观赏价值、科研价值、医药价值都很高。在乳源大桥镇尚存千年原始红豆杉林,在10万棵以上,形成茫茫林山林海;在该镇红云村正试验人工培植红豆杉,也已成片成林,并与海外科研和投资机构商讨合作事宜。由此使得乳源又拥有一条独特的“林道”自然资源风景线,并可以其拥有南方红豆杉面积之广、历史之久、品种之优、价值之贵、前景之大均于世界前列,而称其为“世界红豆杉之乡”。

  三是“古道”—即西京古道。“西京”即今西安市,古名长安,乃秦、西汉、隋、唐等朝代首都。以此为古道之名,即含有直达西京交通要道之意(与今京珠高速公路之名相似)。据康熙二年修《乳源县志》载:此道乃汉光武帝二年(公元26年)时,由桂阳太守卫飒负责开筑,初为运送龙眼荔枝等贡品进西京之通道,后则为沟通南北商贸与往来之道。原线路从英德进乳源腊岭、经乐昌梅花,穿越崇山峻岭,至湖南宜章等地北上西行进京。在乳源境内约160公里,是我省迄今有文字记载并保存较好的南北交通古道中,年代最早、路线最长、风貌最全的一条古道;迄今道上尚存古石板路、古凉亭、古大桥、古民居、古书院、古石碑,其中有两块清代干隆和同治年间所立石碑上,刻有“上连三楚,下接百粤,必经之地”等字样,仍清晰可见,古道上仍存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道西风瘦马”等古诗词所写的古道风貌,是一条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条件的千年古道,又是一条沟通长江与珠江流域、对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通道。

  四是“地道”—即位于乳源大布镇的大峡谷。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大最长的南方峡谷通道,全长约数十公里,深度达300多米,在地平线下的山谷中曲折蜿蜒,可谓“地道”。将其与美国西部大峡谷相比,虽雄伟不及,然秀緑胜之。谷中山壁直陡,有似画屏;雄奇峻峭,鬼斧神工;青山緑水,交相辉映;瀑布奔泻,深潭林立;老树纵横,杜鹃红遍。据说谷中尚有人迹未达之处,神秘莫测:尚有不少原始植物待探,至今仍有猴子、野兔等动物活动,可谓保持原始生态的佳境圣地,亦是旅游探胜探险之道。

  五是“佛道”—位于乳源县城云门山下的云门寺,又名云门山大觉禅寺,建于公元923年,即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即南汉干亨七年),迄今有千余年历史,乃六祖惠能第七代弟子文偃所建,是佛教禅宗“花开五叶”的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1983年被定为全国首批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全国迄今继续保持中国禅宗“农禅并重”传统的唯一寺院。云门寺的千年历史,体现了六祖之后佛教禅宗的发展之道,体现了惠能禅学的发展之道,尤其是体现了中国佛教历史上曾经受数次灭佛之灾时,南方禅宗由于坚持“农禅并重”传绽而在山林中得以幸存的生命之道。这一文化资源,也是独特而极其可贵的。

  二、  研 究 开 发 的 具 体 建 议

  (一)首先在理念上,建议以老子《道德经》开篇所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学思想作为指道理念,将上列的“五道”本地独特资源,并千方百计地花大力气地转化为旅游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以其独特而“可”其道,使其成为“非常道”;以其独特而“可”其名,使其具有“非常名”,打出品牌。

  (二)以“道”的理念开发本地的独特资源,主要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两个方面着手,并以一定的时空概念(即:历程、道路、画廊等)去打造之。如:乳源的“山道”,既可以通过修制必背镇的历史或海外瑶胞的发展史或迁徒史,反映过山瑶的发展历程;另方面,可以在进入必背镇前的路段,有计划地整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建造瑶寨风情的景点,构成为展现过山瑶族史与特有风情的旅游画廊。对乳源的“林道”,一方面可以编写介绍红豆杉的成长历程和科学价值的科普读物或影片,另一方面可以大桥镇红豆杉公园为“道”,将其风姿与价值逐步展示。西京古道本身,千年历史沦桑犹存,除当以保护原貌为原则作必要整饰之外,尚可以复建曾有的遗迹(如韩愈墓及蓝关亭等),增设体现“荒草碧连天”和“西风瘦马”的风景线,尚可开发骑马、骑骆驼、打猎等项目。乳源的“地道”,除可更长延伸峡谷旅游线和增加项目外,尚可仿效美国西部大峡谷的做法,以制作和播放立体电影的方式,向游客介绍峡谷的神秘。以云门寺为代表的“佛道”,既可以编写云门寺史的方式展现,又可在云门寺周边农耕地的耕作和产品中实际地展现出来。这些以“道”为旨的开发建议,主要是从当今流行动态性旅游和参与性旅游的背影下提出来的。以“道”而使景点扩展并成系列,可增强深广度和新意。

  (三)以打造山区特色文化为指道思想,以建设“大南岭名道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中心,以上列“五道”资源为动脉去纵横开发,力争将乳源建设为全国一流少数民族自治县和旅游强县。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以“广东屋脊”——大南岭原始森林、红豆杉原始森林、南方大峡谷等名优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举办以“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山区特色文化论坛,与美园的三大景观(大澡布、大峡谷、优山美地森林公园)等相类生态文化旅游区,建立友好相通关系,使乳源生态文化旅游区与国际接轨。

  (四)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等省或全国学术团体合作,举办全国性或跨境性的“古道文化”论坛,发表古道文化“学术宣言”,争取将以“西京古道”为代表的多条岭南或珠江流域古道,以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国家文物局长所称的丝绸之路“相关文化遗存”,而列入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中,或者争取以古道文化遗产而单列申遗项目。迄今我们已在岭南发现了近10条古道,如:南雄梅岭珠玑巷古道、封开贺江古道、怀集绥江古道、云浮南江古道、桂林灵集渠道、贺州潇贺古道、玉林鬼门关古道等,可见举办古道文化论坛,是有历史依据和学术基础的,希望省文化厅予以支持。

  (五)乳源县已定于2008年春举办世界瑶族恳亲大会,这是很好的文化活动。建议在这活动期间,同时举办全国性或跨境性的瑶族文化论坛,并举行招商引资活动,藉以提高大会的学术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此外,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以作为全国唯一保持“农禅并重”传统的佛教寺院—云门寺为依托,举办以“禅宗的中国化、平民化道路”为主题的禅学论坛,弘扬毛泽东赞赏的六祖禅宗精神,扩大惠能和云门寺的“佛西京古道道”影响,使惠能禅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在学术上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相并列,无愧于西方学术界称孔子、老子、惠能为“东方三圣人”的高尚称号。这些活动,希望得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核准和支持。

   

  (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