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开发和保护粤语文化资源——读罗康宁《粤语与珠江文化》



  文/湛伟恩

  瞭解广东,认识广东,特别是瞭解一个完整的广东,并不容易。原因之一,是广东的方言情况复杂。汉语七大方言,这里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要瞭解广东,瞭解广东人,瞭解广东的文化,就要瞭解广东的方言。

  罗康宁先生的《粤语与珠江文化》,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粤语,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珠江文化,提出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说法,开拓了一个新天地,为我们瞭解一个完整的广东,开发和保护广东的文化资源,提供很好的参考。

  一、语言研究与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成果

  语言是什么?对此有多种说法。罗康宁先生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293)“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人民在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这个民族或这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结晶。”(p.63)这是他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语言的文化特质的科学概括。基于这一认知,他在方言考察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考察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民俗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本书第一篇论文—《粤语源流考》,便是综合研究的成果。此后,他不断以新的材料加以充实,形成“粤语来源于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雅言”、“粤语形成于两汉时期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信一带”以及“粤语有着鲜明的‘沿江分布’特征”等一系列新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上述表明,罗先生将语言研究与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文艺学等方面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吸收珠江文化研究会同仁的已有成果,从而成功构建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学框架。

  二、从粤语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来探讨文化

  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在《论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说过:“所谓文化,无论是中国的或世界的,东方的或西方的,都只能是一个概括的、复杂的统一体,决不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东西。”为此,在《粤语与珠江文化》中,罗康宁先生既从文化的视角对粤语的演变史及现状进行审视,又“从粤语及其各种次方言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来探讨各地的历史文化”(p6)。

  例如《从广东语言演变史看“海上丝绸之路”》《粤语见证海陆丝路交汇》等篇,从粤语的起源及其中心东移的演进中窥得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从中探求粤语的海洋性特质及其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作者还从粤西粤语中某些粘着型语言因素,追溯古百越土著语言跟“南岛语”的亲缘关系,作为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密切关系的见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及海陆丝绸之路交汇通道的佐证。此外,在《改革开放与“粤语热”》《广东双方言区的分布及其成因》等篇,作者还从粤语中的“新潮词语”和分布上的“双方言区”等方面,揭示珠江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些都是罗康宁先生在方言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方面所作的一种大胆探索。

  三、重新认识粤语的文化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公布的《世界濒临消灭的语种版图》但报告中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p87)罗康宁先生研究粤语,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通过研究,重新认识粤语的文化价值,重新认识珠江文化传统,保护和发展该地区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如在《粤语形成于古广信——兼谈粤语的文化价值和保护问题》《粤语文化纵横谈》等文章中,都对粤语的文化价值作了充分的论述,并就广东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如何开发和保护粤语文化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珠江流域:一个语言的宝库》一文,作者更是将目光扩展到整个珠江流域数十种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并指出:“美国一位学者说得更透彻:‘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这么说来,珠江流域至少拥有数十座‘卢浮宫’。如何保护好这些‘卢浮宫’而不让它们失去,幷发挥它们在今天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p141)

  综上所述,传承粤语文化传统,开发和保护粤语文化资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这是我读《粤语与珠江文化》一书得到的最大启示。

  (作者单位:花城出版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