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2006年:热点焦点沸点点点在心头

 
  练建华

  一、汉服之热: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的重拾与回归

  2006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人仪式,一名女大学生身穿淡黄色汉服,在孔子像前行古代女子的成年仪式———笄礼;5月,一场典雅的汉服成人仪式在武汉举行,516名青年学生身着仿古服装,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升国旗、加衣冠、敬师长、敬父母、成人宣誓等议程,受冠谢礼,吟唱冠歌,颇有三楚古风。 

  厌倦了现代生活的繁华和喧嚣之后,人们又想亲身感受一下古风气韵,或许这便是穿汉服的初衷。汉服复兴者试图从汉服这一文化表征中寻找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意藴。希望逐步复兴汉服背后所藴藏的传统文化。推行汉服能不能真正复兴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是一个未知,但是可以表达对民族、对国家、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伟大文明的真诚敬意却是一个确实的已知。


  二、易中天:让学术从精英走向大众,让学者一样可以成为明星

  很难说究竟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还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百家讲坛”着实让几近边缘化的学术火了一把,甚至被称为学术梦工厂。易中天以以通俗化的言语、别具一格的品解形式让学术、历史不再枯燥无味。易中天的走红使学者从深居书斋到电视明星转变的过程中完成了传授方式的革命,电视讲座因此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结合的胜利。

  《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百家讲坛”又陆续成就多个学术明星。在追星文化的博弈中,终于有“学术明星”浮出水面。一方面它既是对国人精神追求的校正,另一方面它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给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增添滋养。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术明星的出现不啻是一件好事,人们对学术明星的追逐也应获得舆论的支持。


  三、红楼选秀:对经典的一次确确实实的亲近

  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当超女等各种选秀进入低潮渐近尾声的时候,一场因重拍电视剧《红楼梦》而进行的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又热火朝天地拉开帷幕。大观园里秀一把贾宝玉林黛玉的人摩肩接踵,足见《红楼梦》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从《红楼梦》里吸收钙质,每个有人生梦想的人都可以丰富自己的经历和文化体验。 

    红楼选秀并非也不可能是一次学术解读,但却是对经典的一次确确实实的亲近。无论参选者还是评委,都在选秀的过程中,对自己心中的红楼做了诠释。红楼选秀,展现的也许远比一部电视剧、一部书更多,更好玩、更真实更充满想象力,它是一次媒体受众互动,创造出的想象力的嘉年华。


  四、中医之战:完全否定和过分夸大都不是科学态度

  发生在英国的中药事件,在中国引起了人们对“中医不是伪科学”的激辩。2006年2月,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在专业网站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号召大家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引发一场中医存废之争的大论战。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取消中医是“无知”,取消中医者“没有资格以科学的代言人自居”。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

  完全否定中医,不切合实际;过分夸大中医,缺乏充分理由。中医关乎民生,对中医存废的思考更需要对科学精神的追索。在韩国已经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中国却在进行这一场无意义的论争,实在让普通大众怀疑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们是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了。


  五、恶搞:剑走偏锋,戏侮严肃,戏侮文化

  回顾2006年的恶搞事件,让我们为社会文化的现状担忧,足以引起人们的焦虑和警惕。以对电影《无极》恶搞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引发了恶搞的狂潮:一会儿是“四大名著遭恶搞”,一会儿是“红色影片遭恶搞”,一会儿是“伟大诗人屈原被恶搞”,一会儿是“古代诗歌遭恶搞”,一会儿是“孔子遭恶搞”……一时间,“恶搞”几乎充满了人们的视听空间。许多人在“恶搞”上表现了极为发达的创造力,他们不是渴望创造“和时代相匹配的伟大作品”,而是剑走偏锋,把创造力、想象力用在了“恶搞”上,用在了“戏侮严肃”、“戏侮文化”上。当“恶搞”越过了人类公认的道德、伦理、精神界限,公认的文化理念,“恶搞”也就必然没有了它的存在意义。


  六、孔子标准像:利于传播儒家思想和学说

  2006年流行为中国古代圣贤、英雄塑造标准像。9月23日,在孔子诞辰2557周年纪念日前夕,在众多艺术家、学者等人的争议声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随后,山东惠民县揭幕了孙武标准像,山西解州宣称他们即将制作关羽标准像,辽阳曹雪芹纪念也要推出曹雪芹标准像。

  这些“圣人”究竟是不是需要标准像?对于精神匮乏的现代文化生活来说,他们的精神真的能够通过标准像泽福人类,还是仅仅是泽福其征集者呢?一些学者认为,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每个人心目中,有不同的样貌。因此,我们要传播普及的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于孔子长的什么样,对树立孔子的形象无关紧要。中国孔子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向全球发布孔子标准像仅是为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统一载体,不是商业行为。其设计也并非完全没有历史根据。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孔子标准像的主要目的在于能让全世界对孔子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印象,进而有利于传播其思想和学说。


  七、学术腐败: 野火依旧蔓延

  1月,一篇名为《四川大学海归教授丘小庆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造假蒙人》的帖子在网上发出,川大教授丘小庆卷入学术造假旋涡。3月,清华大学教授刘辉涉嫌学术造假被免职。同月,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实名发表《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公开质疑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两篇重要论文造假。4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因涉嫌履历造假被免职。

  严格说来,学术腐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全社会诚信度大面积缺失、教育产业化、高校行政化、教授官场化、评价体系数量化的情况下,学术造假似乎在所难免。或许,从制度上着手,为每个从业者建立诚信档案,是可供选择的办法。一旦违规,永远出局,你看谁还敢再犯?


  八、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震动中国高层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九.医疗饮食卫生: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有安全感 

  丑闻1:博士伦等品牌隐形眼镜护理液霉菌污染;丑闻2:多宝鱼使用国际违禁含有致癌物质药物;丑闻3:上海数百人瘦肉精中毒;丑闻4:化妆品中含违禁物质,引发化妆品界的强烈震动;丑闻5:“眼保姆”广告欺骗消费者;丑闻6:齐二药和欣弗药品害人事件。

  这些案件的发作过程显示,监督管理部门经常形同虚设,具有明显的渎职和不作为倾向,这才是对整个社会的最大危害。想想看,如果监督管理部门一直睁大双眼,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还会有这么恶劣的质量事故吗?可以想见,如果不追究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相关官员仍然会继续优哉乐哉,类似齐二药和欣弗的事件还会再次发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