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看待漏桶



  高一(6)班  谢雪红

  李白曾豪气地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个农民,每天都会用两只桶挑水。其中一只桶坏了,会漏水。别人都劝他扔了漏桶。农民仍坚持用那只漏桶挑水。久而久之,在他走过的路径上长出了緑油油的小草。

  人总是有比较,似乎将事物作比较已成为了人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桶便有了“好桶”与“漏桶”之分。我父亲有三兄弟,大哥是个农民,二哥事业显赫,我父亲只是介于他俩之间。大哥各有一女一子,儿子被他们形容是“天生的野兽,无法驯化。”

  在家庭聚会时,大家都会进行“好桶”与“漏桶”之对比“研讨会”。我大伯的儿子固定地充当“漏桶”。而我,与他年龄相约,“幸运”地弄到“好桶”的角色。而在这“研讨会”过程中,我内心从来没有半丝的自豪感。自小时侯开始,哥哥就以聪明的形象落户我的心灵。那时,当我看见哥哥劳作,见识比我开阔时,我就知道我只是个唯唯喏喏的乖孩子,好学生。

  “研讨会”年复一年,大伯与大伯母对哥哥日渐絶望。今年的春节,“研讨会”开幕前,我无意地翻到大伯在哥哥成绩册上的评语:“老师无须费心,我儿子无药可救,将会退学。”看到那些字,我不禁为哥哥惋惜。惋惜他的青春浪费在灯红酒緑的酒吧,惋惜他的父母浪费一个如此能干的儿子。

  “漏桶”是不为别人接受的,如哥哥被众多亲戚指责一般。“漏桶”错在哪里了?“漏桶”的存在絶不是为了衬托“好桶”的优秀。“漏桶”亦能干一番事业,如那緑油油的草儿。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絶望了,晦气了,“漏桶”的背后失去支持,只剩一飕冷风与无数鄙视的目光。

  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习惯用固定的标准评定一个孩子的好坏。那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漏桶”因而背了罪名,而他们也如此认为了。所以人似乎都忘了,“漏桶”孩子都忘了,忘了自己还可以走出一条緑油油的小草道来,忘了李白的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尽了道理,这是一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或许,我们都会背上一把。但是,活在如此文明,尊重人权的社会的我们,就怎也不能以它来看世界呢?

  (指导老师:彭梅华)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