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蛮不蛮—读张镇洪《岭南文化珠江来》



  ◎文/容观琼

  《岭南文化珠江来》收録了张镇洪教授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作者为着力解决岭南文化的起源、中石器时代文化以及现代中国人起源等三大问题而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交叉科学、又称智囊学科时代,研究者要复原不同地区与群体的历史面貌是离不开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的。五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从交叉科学时代看岭南地区考古研究》〔1〕我引述2000年7月下旬在四川广汉市召开殷商文明暨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情况,与会的各国专家对三星堆遗址及其文化进行了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冶金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2〕我建议考古学家采取多学科结合的办法描绘好整个岭南地区的历史实际。

  二十年来,张镇洪教授牢记当今交叉学科时代对一个田野考古工作者的要求和期望。可喜的是他言行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摆脱传统考古学中单纯类型学和地层学的束缚,主动地引进年代学、地质学、古植物学、古动物学、地貌学、数学、统计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深入地认识人类文化产生与发展以及人种分化、农业起源和家畜饲养起源等问题都作出科学的回答,取得可喜成果。

  其次,应该提到的还有香港考古学会主持,张镇洪教授当首席顾问并参与的香港深涌黄地峒遗址的试掘工作。“在试掘15m2出土及采集的石器3261件,实属罕见。”“该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瞭解和解决岭南以及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打制石器的类型,制作技术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探讨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香港及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古人类的生产活动等问题。”〔3〕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先生的话来说:“这是他工作四十多年来首次看见的种类如此丰富,数量如此之大、技术如此全面的旧石器石器制造场。这是一个全新的组合,可以说旧石器加工的所有技术几乎在这里都能见到。这个遗址的重要,不在于它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而是在于它这套石器的组合,是一套全新组合的石片石器,许多以前无法研究和解决的有关打制石器加工技术的系统发展流程都有希望在此得以解决,这就是它的重要性所在。”

  张镇洪教授指出,通过工具制造技术的系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达程度的信息,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对当时社会形态结构、不同种群间的关系、族群形成和发展的论证提供了详实的证据。由粤东至香港的南岛语系先世聚居地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构建起的社会面貌我想用“南蛮不蛮”四个字来表述是最贴切的了。

  此外,值得学术界重视的,即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材料——y染色体DNA对民族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百越系统与中国的其他系统族群差异很大,而与马来系统南岛语系民族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的见解。研究者认为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即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而后慢慢扩散开来。〔4〕很有趣的是在《隋书:流求(即今台湾省)》中有一段记载:“隋大北三年(即公元607年),焬帝遣武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自义安浮海击之。……初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觯其语,遣人慰谕之,流求不从,拒逆官军。”它说明广东省濒海潮州一带在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讲南岛语的先民居住。所以,我相信在交叉学科时代,通过多种学科协作研究,这一问题与上述古越族的历史原貌是会完满解决的。

  这本书是把岭南文化之源及与珠江这条母亲河之密切关系告诉于大家最为直接的一本书。当您读完这书后,它会给您一个颇为清晰的感觉,使您觉得原来岭南地区并非是真正的蛮荒之地。早在史前阶段,岭南文化是相当发达的。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编:《岭南考古论文集(一)》,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载《中国文物报》2000年8月6日第一版。

  〔3〕吴伟鸿、王宏、谭惠忠、张镇洪:《香港深涌黄地峒遗址试掘简报》,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人类学报》2006年第一期。

  〔4〕李辉:《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四期;李辉、宋秀峰、金力:《人类谱系的基因解读》,载香港《二十一世纪》2002,71(6):95105。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