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详细内容

出版社编辑的新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07-11-26 03:39:24
  在一次年轻编辑的聚会上,有人问斯格拉斯蒂克出版社的执行编辑大卫•列维森,为什么你这次的穿着比上次要正式得多。莱维森开玩笑地说:“是因为我们的老板会听到我们的这次聚会。” 这个回答代表了当今美国一代编辑的心思。他们极富创新精神,但也要受到公司等级制度和图书销量的牵制。这是在媒体饱和与公司兼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一代编辑,也是率先感受数位化和兼并所带来的多样性的一代。
 
  很久以来,年轻编辑就是书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过去几年,企鹅、普特南等出版社的合并加速了业界的一些变化,一个新的阶层已然形成。超大型出版社的崛起意味着编辑必须比以往更加明显地成为公司具有某种才能的人才,能够在固定的经济评估和部门制度的体系下工作。年轻编辑在这样的出版社里也有了以前的编辑梦想不到的机会,同时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新的挑战。是专才更是通才现代的年轻编辑必须尝试新鲜事物,还要深入瞭解行销和推广人员的工作。回想第一代编辑,虽然他们成长的环境要受到巨大的媒体影响,但编辑还是固守图书文本至上的信条。他们敏锐、有理想、有书本气,不乏消费意识和媒体意识,同时也深谙内容为王之道。对年轻编辑而言,由于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有所差异,因此他们也有不同的看法。7年前,有一群勇敢的人进入出版界,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先锋,他们率先打破出版的历史桎梏,敢于与流行文化为伴,取得了读者对编辑内容的认同感和商业利益的统一。现在35岁以下的年轻编辑在经历了兼并潮后,发现面对着的是前辈没有碰到的复杂问题,也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去解决。新一代编辑需要发挥双重作用,包括作为编辑和行销双重职能的员工,有锐利的眼睛和睿智的销售头脑,有游说名牌作者和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现在大家都认同后兼并时代编辑的工作要与商业交织在一起。编辑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甚至早在签约前,都要与行销部门沟通。创新思维引领潮流编辑在瞭解普通百姓想读什么之后,会出版这样的图书,虽然他们会受到跟风出版的指责,但按照市场去做出版的做法成功的几率更大。而且编辑们开始知道如何将赢利图书转为主流图书。皇冠出版社一位编辑说,我们的决定有一半是对的,有一半是错的。但我们考虑问题时要更为审慎。现在的年轻编辑更像出版人。而用小布朗出版社一位编辑的话,你必须为出版一本书而争取机会,否则它就会死去。编辑需要熟悉多个领域并有零售技巧,他们关注市场,但更注重赢利,同时编辑也更多地参与到了宣传作者的活动中,如为作者建立宣传网站。“作新一代的编辑,要避免只是一个编辑”,这句话时时刻刻给编辑敲响了警钟。独立出版社的合并带来的不只是商业上的变化,在庞大的出版集团中,年轻的编辑常常要分管跨领域的出版,这是以前的编辑没有遇到的问题。哈珀科林斯出版社的执行编辑蒂姆•杜根说,我们中很多人都必须是通才,这是发展方向。许多年轻编辑不仅要负责小说,也要负责非小说。杜根本人不仅要负责普利策获奖者的传记、足球明星的作品,还要负责两部小说的出版。事实上,编辑负责的图书主要依据他们的口味,而不是根据图书的类别划分。文学出版和商业出版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模糊了。编辑的书桌上可能放着育儿和诗歌两个不同类别的书。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的执行编辑吉利安•布雷克说,我们都喜欢寻找机会,我们10个想法中总有一个会成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和新鲜事物。掌握网上先机编辑还拥有另一个他们的前辈没有的武器,即网路。编辑要参与到作者的宣传中,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利用网路宣传,如有的编辑会为作者建立网站宣传作者和她的新书。

  现如今,许多年轻作家都将自己的作品在网上发表,(要知道,要想在《纽约客》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简直比登天还难。)编辑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找到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另外,尽管数字出版不是权宜之计,但大多数编辑都相信数位化出版会产生惊人的影响。后兼并时代人们对年轻编辑最常有的想法是,他们总是频繁地更换雇主,目的是为了有更大的影响或更多的薪水。但进一步瞭解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不是这样。超大型出版社的时代不仅孕育着变化,实际上,编辑可以选择去的出版社在减少。一直以来编辑中有三分之一是从做记者、学术或其他行业开始,可现在的编辑几乎所有都是一直在图书业任职的。

  他们有坚强的信念和冷静的思考,甚至有时还执拗地按规矩办事。但随着出版部门的不断更迭,年轻编辑表示经常有别的出版社找到他们。Knopf出版社的出版人南茜•欣克尔表示,我在公司已工作了10年,工作的地点已变更过多次,我需要记住的就是,要适应变化,每天都走进公司办公。有全球出版思维虽然编辑都渴望与成名作者合作,但发掘新作者也是一个秘密武器。
 
  编辑一直都在为此努力。但找到新作者,尤其是留住老作者的难度都增加了。因此,如今出版社的编辑,至少在他们的职业初期,都更像杂志的编辑。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想法并努力找到适合某个主题的作者,而不只是被动地筛检代理商的建议。在兼并大潮中的年轻编辑,除了留住老作者和寻找新作者,同时还要将编辑工作与行销想法结合。一位编辑开设了适合十几岁年轻人阅读的“Push”出版品牌,只出版尚未发表作品的作者的著作。没想到,在网上留言版上,年轻的编辑和无数的年轻人都在上面发帖或留言。对许多编辑而言,找到新的读者意味着编辑新的图书形式、像实用性的非小说一样的细分图书、流行文化和跨越不同图书类别的新领域,如针对大学毕业后的读者。Broadway出版社就出版了《30岁前应该知道的30件事》等书,而这些都是以前的出版中没有涉及到的。当然,新作者和新读者只是编辑考虑的一部分内容。但一位编辑说,我最担心的不是到底有9000万读者还是9500万读者,我担心的是所有的9000万读者都在读同样的9本书。为此,年轻编辑往往会从全球视角考虑。他们不像原来那样和现有作者保持紧密联系(还可以进口国外作者著作),也不再只考虑特定市场(还要用于出口),跨国出版现象越来越普遍,正有越来越多的书在全球同期上市。

  1910年,《纽约时报》编辑马克思威尔•帕金斯在向总编解释离开报社到出版社供职的理由时写到,我知道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报业人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人们不相信新闻人能够愿意安静下来接受一份平凡的、没有波澜的生活。我却盼望着这种改变,因为我渴望正常的生活。一个世纪之后,当我们再读这封信时,会惊讶地发现,出版社的编辑已发生了变化,每日的工作都被节前的宣传活动、与代理商的午餐和行销会议挤满了。原先平静的工作不复存在了。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