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出版研究 >> 详细内容

体制不活,出版必死

http://www.CRNTT.com 2007-11-26 09:29:13 钟致存
  广州的出版社被称之为这个城市最不市场化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还在“吃教材”,这实在是挺丢脸的事情。大家对广州出版社的回忆,也一直停留在从前,以前的“王小波三部曲”在花城出版社的出版,应是广州出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十年以后,从广州走出去的好书、名书却是越来越少。
 
  在一个非市场化的地方,他会有自己赖以为生的门道,如果不用太劳累就能让自己保持衣食无忧的生活,去操劳会显得比较傻蛋。当然,出版机构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也都很聪明,他们没有必要在乎外界对广州出版的宏大讨论,为什么要和别人比,为什么要花几年时间编一本不畅销的书,为什么要去在乎大家的批评,自己过得好才是最为实际的事情。
 
  如果自己手中有源源不断的蛋糕,大多数人应该不会还跑过去为买几块蛋糕吃苦受累,在广州出版界,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钟洁玲在文章中提到项目制改革,这无疑是一条新路子,但是,对广州出版界的改革最为重要的还是把他们的蛋糕进行切割,让他们不劳动,就没有所得。
 
  在市场化进程中,广州在其他领域的表现是为人称道的,如何对广州出版动手术,应该不会缺乏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够以“残忍”的方式让出版社的在职人员都放出去血拼,做得好就能生存下去,做不好就可能饭碗不保,如果改革者能够以这样勇气来推进改革工作,广州出版不发展才是怪事。
 
  当然,出版作为文化产业,和其他行业会有所不同,如果完全在市场竞争下,可能会出现大量“摩托车维修指南”、“教你煲一碗汤”这样的书籍。尽管我觉得能够把实用这块做大,也未尝不是好事,但是,作为一个有文化诉求的城市,如果完全“沦落”到出版指南书籍的地步,往往会加剧文化的失落感。其实,在一个政府资金雄厚的珠三角区域,完全可以开辟出另外一块来专门出版非畅销书籍,让林贤治、钟洁玲这样的名编辑充分地发挥自己所长,只要政府支持有力,假以时日在广州出现商务、三联这样的老牌出版结构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主要还是在于管理机构能否有这样的魄力和长远眼光。“建设文化大省”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广州建了歌剧院,也并不一定能培育起广州的歌剧欣赏习惯,同样,即使政府投太多的钱到出版行业,也难以促进广州出版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下得了狠手,将出版人都推向市场,对广州的出版体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要不然,广州出版应该是难以摆脱不温不火的局面,而“百问广州出版”这样的专题到十年之后,也许还会有谈论的价值,但是这显然不应该是我们想看到的。  
  
  (来源 :金羊网)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