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作家访谈 >> 详细内容

中国文学的一块丰碑——秦牧夫人紫风访谈录

http://www.CRNTT.com 2006-08-21 03:26:37 张振金
  被称为当代散文大师的秦牧先生,自1992年10月去世至今,已经有近八个年头了。但是他的散篇作品,仍不时在海内外的报刊上发表;怀念和研究他的文章,也不断地在读者面前涌现;他的作品集子,仍然在各地出版社一本一本地出个不完;他的著作还在各种评奖中一次一次地获奖……这使我感到他的创作生命还在延续,他的生命火花还在燃烧。为此,我最近在广州华侨新村一间普通公寓里,拜见了秦牧夫人、著名散文家紫风女士,就秦牧及其作品的有关问题,和她作了一次访谈。

  作家的生命在于他的作品

  张振佥(以下简称“张”):秦牧匆匆去世之后,除了单篇作品不断被报刊和各类文集刊用之外,他有哪些作品单行本为各地出版社出版的呢?

  紫风(以下简称“紫”):首先要谈的是《秦牧全集》10卷,共500多万字。那还是在秦牧突然去世之时,大家无法相信,一时都陷入震惊和痛悼之中,除了悼念文章雪片般飞来,许多人热烈希望把秦牧的著作收集起来,出版《秦牧全集》。这个要求立刻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回应。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只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元作家出版过作品全集,秦牧可以算是第五位元出版作品全集的作家了。从着手编辑到1994年10月8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总共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可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出版《秦牧全集》不仅高度重视,而且是速度极快的。

  除了《秦牧全集》之外,各种单行本主要有《秦牧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秦牧作品选粹》(花城出版社)、《少年时代梦画录》(广东教育出版社)、《彩堞树》(海燕出版社)、《秦牧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森林水滴》(花城出版社)、《秦牧散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火种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秦牧散文精华》四卷本(作家出版社)、《秦牧儿童文学全集》(新世纪出版社)、《秦牧散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寻梦者的足印》(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秦牧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秦牧作品精选》(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艺海拾贝》(上海文艺出版社)、《秦牧散文》(华夏出版社),还有一本《当代散文八大家•秦牧》正在由海天出版社编印中。

  张:秦牧一生出版了多少作品?有哪些是广为流传的昵?’

  紫:秦牧的创作涉及各种文体,而且都有其独到的成就。有长篇小说《愤怒的海》、《黄金海岸》,有文学理论《世界文学欣赏初步》、《艺海拾贝》、《语林精英》,还有诗歌、剧本、儿童文学等;当然,秦牧视为“本业”的是散文,大约占了他作品总量的80%左右。他在生前出版了61种作品,约600万字。他生前并没有想到为自已出版作品全集,甚至没有保存下一套完整的样书,散失的单篇作品就更多了。《秦牧全集》出版之后,还收到海内外友人寄来不少作品,现正准备出版《秦牧全集•遗补》。至于哪些作品最受读者欢迎,那是各有所爱、见仁见智的。不过,有些作品,例如《花城》、《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榕树的美髯》、《海滩拾贝》、《蜜蜂的赞美》、《菱角的喜剧》等10多篇,被选作海内外大学和中学的华文语文教材,读过的人就更多一些。还有《艺海拾贝》先后印行十一次,共达100万册以上,“文革”中又曾受到举国上下的声讨,在文化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罢。

  秦牧作品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它将在人间永放光芒

  张:在当今出版业不甚景气的情况下,有的作者甚至要自己掏钱出书,而秦牧的作品竟能一本一本地出个不完,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紫:秦牧生前和死后,他的作品都得到读者的喜爱。这说明他的创作是与社会相连的,他的心是与人民相通的。他的作品今天仍然一本一本地出版,主要原因恐怕就在这里。各地出版社编辑来和我洽谈出版事宜时,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记得《秦牧全集》出版后,在北京举行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上,专家们曾经说过“《秦牧全集》是中国文学的一块丰碑,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艺术力量,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它将在人间永放光芒。秦牧对于光明和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于民族和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他那真诚、质朴、坦荡的高尚人格和淡泊、刻苦、进取的思想作风,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楷模。”这样的作品,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作家的生命在于他的作品。

  他在抗日的洪流中,以战士的姿态走上文坛

  张:每个作家奔向光明的道路都是不同的,秦牧是怎样走上文坛的呢?

  紫:秦牧祖藉广东澄海,1919年出生于香港一个破落的侨商家庭。童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渡过,自小受到华侨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十三岁回到香港读书,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主动放弃学业,回到内地参加抗日救亡,辗转于曲江、桂林、贵阳、重庆等地;同时,以投枪式的杂文反侵略,反独裁,争民主,求自由。笔锋凌厉,极饶风趣。他的第一本作品集《秦牧杂文》,就是1947年经叶圣陶之手在上海出版的。他那时主要是写杂文。秦牧曾经说过,他所以走上这样一条创作道路,一来是受到鲁迅作品的影响,二来是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十分不满,借此抨击时弊,一抒胸中积愤。这是一个正直的知识份子,在关系到国家兴亡的严重关头,出于一种民族责任感的人生抉择。

  张:秦牧的一生历尽沧桑,为什么又能够写出这样多的优秀作品呢?

  紫:秦牧的人生道路确实是坎坷不平的。抗日时期颠沛流离,奔走呼号,失业,捱饿,还被反动当局骂“不是共产党偏装作共产党”,列入黑名单,屡遭逼害。解放后也历经风雨劫难,“文革”中受到五省声讨,全国笔伐,挨过无数次批斗,几乎把他逼上了绝路,被迫搁笔10年。建国以来,他忙于大量的编辑和行政工作,只当过三年专业作家。他大量作品的产生,是由于他放弃了休息和玩乐,如鲁迅说的,“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的体力劳动也十分惊人,“文革”后期在“干校”劳动,两三年的时间挑断了六、七根扁担。上山扛木,人家扛一根,他扛两根。四年多的隔离审查,他没说过一句假检讨,没作过一次假证明,还不顾自己的安危解救不少人于厄困之中。他就是这样光明磊落,追求真理,勤奋写作,扬善惩恶。

  秦牧创作的支撑点是:写作应该对社会进步有益。偏重在叙事中言理,以理趣取胜,是秦牧散文的特色

  张:在文学史上,大凡优秀的作家都有一个信念或主张支撑着他,秦牧写作的支撑点是什么呢?

  紫:说起来就是一句话:“写作应该对社会进步有益。”这是秦牧在《文学生涯回忆录》中说过的。所以,他的创作反映现实,宣传真理,赞扬高尚情操,鞭挞丑恶事物;主张“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但要“在谈天说地中进行潜移默化”;主张要有“内容异常广泛的散文”,却又“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等等。

  张:秦牧散文的文风有什么特点?

  紫:大体来说,秦牧的散文都是选取生活中新鲜、奇警、独特而富有知识性的事物,夹叙夹议,联想翩翩,抒发一种人生感悟和生活体验,并常升华为引人深思的哲理。因为这种情思和哲理,是完全融化在情感和形象的描绘之中,所以极饶情趣,具有较强的艺术力量。

  张:文坛上常把杨朔、刘白羽、秦牧称为“当代散文三大家”,而他们的作品又各有特色:杨朔拿散文“当诗一样写”,以意境见长;刘白羽追随时代的脉搏,以热烈的政治抒情着称;而秦牧发挥知识和联想的魅力,偏重在叙事中言理,以理趣取胜。你对这些概述看法如何?

  紫:这些我也常在报刊上看到。不过,我不是搞理论研究的,没有深入思索过。我想,既然一般人都这样说,大概也有一定的道理吧。

  张:近年有人说秦牧只是在作品中“贩卖知识”,意思是没有独特的人生感受。这种批评你认为对不对?

  紫:现代社会要求作品具有资讯性,使人读了之后,对人生、社会、自然、历史增加知识。文学作品应该跟上时代潮流,适应读者需要,否则就没有人看。秦牧作品包含丰富有趣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个优点。更加重要的是,他在知识性的叙述中,总是同抒发人生感受和褒贬社会现象结合起来,使我们不仅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邀游,而且吸取到种种人生教益和得到美的享受。如《森林水滴》,我们当然会被作品所展示的如诗似画的原始森林之美所感染,领略到“各种各样的树有各式各样的美”;但作品所展示的决不止这些,而且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高度,表现了森林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人和自然生死相依的命运,还透露出对中国森林在日益减少的隐忧。所以,对于森林,对于树木,也应“有一份理性的爱”,有没有这点爱,“是一个文明人与愚昧自私者的分野”。这样就使作品拥有一种生活深处迸发出来的情韵,一种蓬勃感人的生命力,一种可供整个人类品味的精神启示。

  张:对,我也觉得一切优秀的作品,常常不仅包含崇高的思想情操,概括了广阔的生活图景,运用了精彩的文学语言,同时,也有丰富多彩的知识在闪光。秦牧也正是这样,但他是怎样获得这样丰富的知识的呢?

  紫:秦牧在《知识之网》中说:一个作家要获得人生和社会的知识,就必须“深入生活,博学切问”。如果没有直接生活体验,光靠书本,只能使人成为书痴;然而不博鉴泛读,知识也是不会丰富的。所以,除了自己的直接经验之外,还必须吸取别人的间接经验,博闻强记,才能组成“知识之网”。秦牧说他写作时,就是把直接知识、间接知识,以及推理而得的知识,融会贯通,加以运用。他认为这样做,作品才会深厚有趣。

  秦牧向来拒绝平庸,强调艺术独创 

  张:还有人认为秦牧的作品“平庸”,理由是“力图放弃自己的独立追求”,“力图扼杀自我,要求标准化,划一化”。你对这些批评怎样看呢?

  紫:对于一个作家的作品完全可以见仁见智,只要出于诚意,我认为都是正常的,不过,我认为上述的批评有很大的片面性,因而是错误的。许多研究者指出,秦牧向来拒绝平庸,强调艺术独创。就以《艺海拾贝》为例,就是独创一格的。他以一种轻松有趣、生动活泼的笔调,寓文学理论于谈天说地之中,在分析每个问题时,又能沟通古今中外,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纵横开合,浩浩荡荡。不仅阐述了各种艺术规律,而且充满了人生哲理的探求。还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本书出版于1962年。当时已经在全国的范围之内,猛烈地刮起了“左”倾政治和社会的文化思潮,文艺领域里公式化、概念化和各种清规戒律,也已愈演愈烈,描绘实感和抒发真情都受到种种指责,使多少作家感到无法写作。秦牧的《艺海拾贝》却与当时的“左”倾思潮大异其趣,还批评了当时侈谈空头政治忽视艺术规律的风气。著名学者林非指出,‘在当时充斥着大叫大嚷和枯燥乏味的气氛中,这本书真可说是吹起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从这里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一种审美的愉悦,一种思想的启迪。’秦牧在散文创作方面,更是独树一帜的。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思想见解和人生感悟,寄寓于新鲜、有趣的知识中,以优美的文笔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学习了鲁迅精神,又不同于周作人、梁遇春等人的知识小品,而是将知识,思想、情趣融合起来。在每篇作品中,又有不同的视角和独到的情思,“从来不回避流露自己的个性”。他就是这样艰苦执着和独辟蹊径地找寻着散文创作的审美之路,开创了自己散文艺术的卓越风格,人们称之为“秦牧风格”。这是在文学上独一无二的。

  秦牧作品折射出民族文化史、精神史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史,研究秦牧作品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张:目前秦牧作品一本本地出版,全国许多学者也不断地研究秦牧作品,黑龙江、广东等省建立了秦牧研究会,有些大学中文系开设秦牧研究课程,广东还设立了“秦牧散文奖”,这些都说明秦牧作品的学习和研究正在深入开展。你认为研究秦牧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紫:秦牧生前就反复告诫研究者:“不但要研究人家的优点,也要研究人家的缺点和不足。”任何一位作家,那怕是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都不可能篇篇是精品,总有不少是一般水准的,这是因为精品产生是不容易的。秦牧也不例外。还应该明确的是,每一个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他不能不受到一定时代的思想、情绪、气氛的影响。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极左思潮,是从上而下,遍及全国的,而且打着“革命”、“真理”的旗号,谁若有“一闪念”的思索与迟疑,都会被网织罪名,甚至会以牺牲生命作为代价。所以凭著作家个人要完全超越时代的局限是十分困难的。不过在那样充满强制和高压的年代,秦牧还写了《菱角的喜剧》,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甚至更多个角的现象,批评“大跃进”时期单一化、绝对化的浮夸风;写了《鬣狗的风格》讽刺和批判“四人帮”一伙的嘴脸;写了《艺海拾贝》与极左思潮大异其趣等作品。他的创作成就是主要方面。但也不是说他每篇作品都充分闪耀着个性的光彩,完全没有受到时代的制约。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民族文化史、思想史,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作家个人的种种冲激。从这个意义上看,对秦牧作品的研究,并不限于其本身的意义,而有着更加深广的认识价值。不过,现在有人以批评“公式化”、“概念化”之名,来否定建国50年来甚至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辉煌成就,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作者系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