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作家访谈 >> 详细内容

著名作家王跃文访谈:解读陈廷敬成功五大秘诀

http://www.CRNTT.com 2007-08-11 11:47:18
  历史会埋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光临腾讯读书聊天室。今天坐在直播间的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王跃文老师,请和大家打声招呼吧。 

  王跃文: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腾讯聊天室和网友聊天。 

  主持人:今天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一本什么样的新书呢? 

  王跃文:今天主要是聊聊我的新作,《大清相国》,长篇历史小说。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本书讲的是清朝的陈廷敬,您什么时候开始对陈廷敬感兴趣的呢? 

  王跃文:我曾经写过一部电视连续剧——《龙票》。当时拍戏时是在山西的榆次的乔家大院,当时陈廷敬故乡人找到我们,要我们到他们那里拍戏。当时我们制片人算帐,觉得来回换地方不合算,就没有打算去。但是陈廷敬故乡人非常执着,希望给他们做一部关于陈廷敬的电视剧。 

  后来他们找到我写剧本,但是我这个人也并不是你给我一个命题作文我就会写的。但是我后来通过瞭解,觉得陈廷敬这个人有可写之处,我就进一步的研究这个人物,并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兴趣,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陈廷敬这个人是有可写之处的,我们知道清朝出了很多名相,比如说明珠、高士奇这些人。您觉得陈廷敬这个人的魅力在哪里? 

  王跃文:像你刚才说的,康熙王朝60年风云际会,名臣辈出。除了陈廷敬您刚才说的这些也都是有名的人物,尤其是这今年的关于康熙王朝的电视剧,对明珠、高士奇、索额图这些人都有表现。陈廷敬这个人物在康熙王朝中只露了几面。我准备写这本书时,就请教了有关清史学家,瞭解到了陈廷敬作为历史名臣,他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历史的记载和一个人有关,历史可能会埋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陈廷敬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现在流传下来的和他有关的东西,除了他自己的文集之外,还有清史稿中一些不太正式的记载,所以我们找到一些关于他的史料不太多。当然在当地关于他的史料非常多。我为了写这个人物,查阅了很多和这个人物有关的清史稿。 

  康熙皇帝对这个人的评价非常有意思,宽大老成,接近完人。我们知道官场是非常复杂的,一味是一个老实人,在官场肯定混不下去,所以我觉得中间一定有很多的文章,我就开始慢慢琢磨这个人物。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这个问题,官场非常复杂,一味是老实人混不下去的。陈廷敬看起来比较迂腐,有他自己的原则在。如果想在官场混得很好,可能需要一些像高士奇、明珠那样的策略和技巧。您觉得在这二者之间,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关系,才会取得像陈廷敬今天这样的成绩? 

  王跃文:我不太同意你对陈廷敬性格的定位—迂腐。我觉得陈廷敬并不迂腐,在我的小说中作为一个文学人物,他年轻时有点少年气盛。遭遇了一些挫折之后,事实教育了他。他的父辈和他的岳父、恩师在人生方面给予他指点,慢慢他才成熟起来。 

  他的性格上越来越成熟起来,体现出了很多的官场智慧。他和你刚才提到的明珠这些人不同。当时这些人,清朝的官场和其他朝代不一样,满臣和汉臣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位置是很微妙的。同样一件事情满臣可以去那样做,但是汉臣未必可以那样做。所以作为一名汉臣在清朝那样的官场为官,就更要小心一些。 

  陈廷敬说他不像有的政治投机分子一样,通过一些投机手段,一下子成为政治上的暴发户。他不是这样的,他是一步步稳稳当当的走上去。可以说在康熙王朝有名的那些大臣中,很多曾经全是青天,但是最后下场好的不太多。陈廷敬是能够善终的重臣中的一位。他最后是老死乡下,但是我的小说是写的他以耳疾告老还乡为止。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他是为数不多的善终的重臣之一,我能不能理解为他立身很正? 

  王跃文:因为很多清官都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历史最突出的是海瑞,他是明代有名的一个清官。但是他有时候特别严酷,甚至把一些已经过时、严酷的一些刑法。比如在海瑞老的时候,吏治腐败已经很严重了,海瑞居然提出要对贪官实施扒皮。这是明朝初年实施的酷刑,这点非常严酷。 

  我还有一句话说,好官多庸,好官可能才干不太好,陈廷敬是好官,但是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有的官员非常有能力,但是手下人在他那里干事非常难受,但是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有的人做官品德很好,但是关键时刻不敢站出来,但是陈廷敬关键时候敢站出来,他不缺乏铁腕。 像我的小说中提到的他参劾贪官,一直把明珠、高士奇这些人都整下去,关键的时候他能做出来。他这个人把政治对手整下去,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是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后人评价古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主持人:陈廷敬这个人物,集合了像权臣的权谋,但是又集合了政治道德、政治理想二者于一身。我注意到您写的小说一直是以政治文化为主题的小说,这次又写到了清朝的权相陈廷敬,是否反映了您一直很关心权力中心人才选拔制度? 

  王跃文:我也没有刻意关心过。但是我注意到,在封建社会特别是科举时代,那个时候人才选拔总体来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还是科学的。所以我很同意有些人的说法,科举可以说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我不赞成有些人把科举考试全盘一味否定。在当时的社会中,科举考试为选拔人才,为维护社会的公正,调和社会的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后来科举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慢慢也显露出来了。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在整个官场中,有时候会出现劣胜优汰这么一个机制,我们需要的是优胜劣汰,但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出现了劣胜优汰的情况。在官场中,可能把一些好的、有道德操守、能力强的人,因为他不按照官场的游戏规则去做,慢慢被排挤掉了。剩下的就是坏的,差的,这种情况可能古今都有。 

  主持人:哪里都有。但是我也注意到一个问题,评价康熙用人的这种制度好坏,我们不能完全从老百姓的道德标准来评价。比如康熙重用明珠,从我们的评价,明珠贪污腐败,玩弄权谋,但是他同时在平定三藩,黄河治水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您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王跃文:这里牵扯到对康熙评价问题,据我接触到的史料,康熙总体来说是一个开明君主,很有建树,历史上是有公论的。但是他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用人上要说是完全公正、非常的公道也是未必的。这里有政治的特殊性。曾经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时候是否觉得皇帝不懂道理。其实,有时候统治者不是不懂道理,但是为了现实的政治目的,他可以不讲道理。懂是懂得的,他可以不讲。因为现实的政治利益比真理更重要。 

  像你刚才提到的平定三藩,历史上有记载。当时因为提出撤藩,三藩马上就要反。当时康熙的态度是撤也反,不撤也反。后来有人怪罪明珠,因为当时明珠是少数几个全力支持康熙撤藩的大臣之一。当时索额图就说,把明珠杀了就会平息三藩心中的怒气。后来明珠做宰相很多年的生涯中,尽管经常有这样那样的使康熙不满意,但是康熙还是姑息了他。 

  主持人:他还是比较念旧,比较仁慈? 

  王跃文:这不光是人的问题,还有一个体制的问题,毕竟不同于后来的民主法制。尽管它也有法,但是皇帝老子是最大的法,乾坤独断。有时候做人做事也好,还是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主持人:对,不是特别完善的法制。您刚才提到了,像明珠这样的权臣,我们有双重的评价标准,一方面是从普通老百姓道德层面来评价,他可能不合格。但是我们如果从政绩的角度来评价,他是有他自身的作用所在。如果是您,您怎么来评价明珠这个人对清朝的贡献?或者假设您是康熙,您是否会用这种人? 

  王跃文:这种假设太不存在了。我写这部小说,更多是出于一种民间立场,我尽可能的去理解作为一个皇帝的立场。但是,如果在小说中有道德评判和道德方面的一些选择,我更倾向于民间立场。所以明珠在我的小说中的形象,几乎可以说是陈廷敬的对立面。 

  主持人:一个竞争对手。刚才聊到了康熙,康熙虽然不是这本书的主角,但是他对于陈廷敬和明珠、高士奇之间的斗争起到了很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我听到过一种对康熙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是认为康熙是开明的皇帝,非常善于学习、用人、有很大功绩的皇帝。但是有人说过,康熙无视于科技进步,忽略了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抑制了中国当时的科技进步。您怎么看待? 

  王跃文:我们作为后人来看待古人,这么来评价当然也有道理。但是另外这种评价,也可以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说康熙皇帝当时没有科技头脑,他为什么会去学天文、算术、学习种牛痘、比较早的学习种植良种水稻,可以说很多的科技活动他都是亲历亲鉴。但是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应该还有一个更大的前提,当然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对。因为中国文化本身太强大,我们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是一种优势,但是慢慢的,特别到了清代以后可能就成为了一种包袱。因为我们自己的文化太强大,我们民族自信力很强,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正视外面正在崛起的西方世界。 

  几乎在同时代的俄罗斯彼得大帝,俄罗斯一直是一个很野蛮的民族。当时俄罗斯的文化底蕴和我们中华文明是无法比拟的,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奋起直追。所以当时有一种评价,彼得大帝以自己的野蛮征服了俄罗斯的野蛮,全盘向西方学习,才有了后来俄罗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主持人:因为当时俄罗斯的政治条件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当时中国一直是站在世界前沿的。康熙入关之后肯定是先瞭解中华的文化。刚才聊了这么多,网友对陈廷敬是比较感兴趣的。陈廷敬从开始一个有政治理想的少年,一下子到了一种很成熟、老练的情况,您觉得这中间是否可以再完善一下? 

  王跃文:这里提出的是对写作手法的不同意见和批评。其实我觉得人物性格如此过渡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包括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年轻气盛,少不更事。但是遇到事情以后,慢慢会老成起来,事实本身教育了他。再有长辈、朋友、师长教育他,但是我没有把这个过程详细的表述出来。 

  再一个他中了进士以后,在小说的结构布局中一下子就到了几年之后。时间上有一点跳跃,可能也是作者写作时的一个偷懒的想法,没有把这个过程写得很细。但是我觉得手法上的这样一种缺陷,并不妨碍这个人物性格转变的真实性。

  等忍稳狠隐是陈廷敬成功的五大秘诀

  主持人:还有网友这样说,看完您的书有种震撼,比如像《国画》、《龙票》。但是觉得您对陈廷敬成功的原因总结的还是不够深刻,您能否谈一下您认为陈廷敬成功的几大方面? 

  王跃文:我在书里概括了陈廷敬成功的五大秘诀。 

  一“等”。他少年得志。另外一个是你人要熬到一定的份上,才能熬成一种地位,很多人在官场上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少年得志,如果你心浮气躁就会被淘汰。这就好比一些早早被立为太子的储君。所以陈廷敬必须要学会等待。 

  二“忍”。官场复杂,很多时候会碰到很多的事情,在你羽翼未丰之前,只好忍耐。 

  三“稳”。在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能够沉住气。但是一味的稳也是不行的,所以还有第四个字。 

  四“狠”。这个狠其实是擅于决断,敢于下杀手,不要妇人之仁。 

  五“隐”。这点是古代的官员都比较认同的,好多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你在那里不退的话,很可能不得善终。 

  我在书里主要是通过故事情结的编排,对这些表现还是比较充分的。说到这点,我觉得我并没有在这里宣扬一套庸俗的官场哲学,只是真实的反映和描写一些官场的为官智慧。这种为官智慧我觉得古今一例,不说它是否有利,至少它没有害。如果我们观点通达一点,我觉得还是有益的。 

  一个人你走上官场,你想实现你的抱负。但是你进去以后,一下子就是一个愣头青,什么都不懂,瞎搞一气,你在这里面都无法待下去,你再有天大的抱负也是枉然。所以讲究一些为官智慧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我以前看过您的一些小说,包括《大清相国》,主人公都是很有一些自己理想的人,同时也有一些为官智慧的人。凭藉他们自己的理想和为官智慧,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您认为在塑造中是否有理想化的成份在? 

  王跃文:应该是有我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在里面。像我过去写的现代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小说,我笔下的主人公,像《国画》中的,他们本身都是有抱负的。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官场抱负,不得屈就于现实的官场形象。那种形象还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的形象。如果说是写官场,不分古代、现代,陈廷敬是我写到现在为止,唯一塑造的一个传统意义上讲的正面人物。 

  有人就说,你写现代人物为什么不写正面的呢?说实话,现代生活中,有道德操守的有,不是太多,但是在我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不是太多。而且我不敢轻易说,现实中的一个官员是否是好官,说不定我判断他是个好官,但是过了几天他被抓起来了,这会显得我很幼稚可笑。所以我迷信古人,我和现代的中国作家达成一个协议,让他们写现代的,我写古代的,让他们写正面的,我写不高尚的。 

  主持人:其实不管是正面反面都是有寓言的意义在里面。您刚才介绍说,你在书中寄托了自己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判断,但是我看不止是这样,还寄托了您对小事的一些细微的洞察。比如说陈廷敬在上报大户统筹的折子时,他只看了明珠上报的时间就知道问题在哪里。我觉得这点如果是一个没有社会洞察力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王跃文:说洞察力我不敢说自己如何如何,但是我还是见过一些。很多人是我写了那么多的官场小说,看起来什么都懂,为什么不在官场里干下去呢?其实对我来说是非不为也,而不能也。我很多事情知道怎么做,但是我做不出,所以我还是写小说好。国画刚出来时有一位著名的评论家,贺绍俊先生就写了书评,说王跃文的眼睛很毒,把官场的一些东西看得很穿,这点我自己很惭愧,眼睛不应该这么毒。 

  主持人:您有没有觉得像陈廷敬这种人,他的五字诀如果拿到我们现实意义中来说,拿到我们今天的官场是否也可以取得成功? 

  王跃文:我觉得今天的官员能够像陈廷敬这样那就是非常不错了。如果我们现在的官员都能够像陈廷敬学习,既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讲究政治谋略又不去害人,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我觉得真的是苍生之福。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非不能也,只是不去做。我看到在您的博客中,经常写到的一个人物是屈原,那是否您的性格和屈原有相似之处呢? 

  王跃文:不敢这么并论。但是我至少觉得,官场上人不讲,在文化人中,古到屈原,近代到鲁迅先生,这些人都是关心家国的知识份子,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很多中国知识份子的梦想和理想。不光我敬重他们,我相信天下大多数有良知的读书人都会敬重他们。 

  网友:您说您的小说不属于官场小说,属于政治文化小说,这两点有什么不一样? 

  王跃文: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政治文化,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政治一种共同认知,或者是对政治的情感取向。由于中国自古以来政治气候也好,官本位也好,有特殊的原因,所以在中国有时候政治就等同于权力,权力就等同于官场,把这些东西搞混了。其实我觉得政治文化应该是一个更大的范畴,政治文化小说应该是关系到政治利益选择的一种东西。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就更接近于层次比较浅的,写一般性官场鸡零狗碎,层次比较浅的,一般性暴露的东西。 

  比如有人经常问我说,你喜欢不喜欢《官场现行记》《二十年官场现状》等等,说实话,这两部小说我看了,但是看不下去。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 

  王跃文:我写作起步很晚,过去一直在官场写公文,几乎在30岁起才开始写作。

  我很平庸,但有自己的坚持和坚守

  主持人:您觉得写作对您意味着什么? 

  王跃文:如果说写作就是我的生命的话,可能太矫情了,但是我除了写作真的不会做其他什么。做官舍不得丢良心,做生意舍不得丢面子,做生意有时候要求这个求那个。当时有人说要下海,但是我想我作为一个作家,我只要和出版社发生关系就行了,如果你做生意街道办事处就会来找你,居民委员会也来找你,脸丢不起,做别的事也不行,只能也小说。 

  主持人:您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一种感觉,我觉得缺乏社会阅历,缺乏对整个民族、文化思考时,写不出太有重量感的东西,只能流于一些小情小爱这种作品。 

  王跃文:这也不乏一定的道理。不管什么小说,你是定位于家国命运,还是定位于小情小爱的这种也好,最关键的一点看你是否是真诚的写作。你如果是真诚的写作,就是一把眼泪的写,别人也会被打动。但是如果你不真诚的写,别人看到你一把眼泪,也会觉得一点都不打动我,很矫情。所以我觉得,真诚的写作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就是说您不先打动自己,怎么可能打动过读者。 

  王跃文:对。 

  主持人:王老师在自己以后文学上有什么样的追求? 

  王跃文:我只能说是很认真的写好每一部书,不要受到太多的干扰,也不去想这个书好卖不好卖,或者能不能赚到很多钱,赚到很多眼泪。这些东西我都不去考虑,我只是认真的写好每一部书。至于以后,你这个人,你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我觉得只有那种很狂妄或者很天才的人才有那种设想。我觉得我很平庸,没有这种设想。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了一些陈廷敬这种政治理想,您写的时候是否有一种使命感,希望自己的笔给人带来什么? 

  王跃文:这么一种使命感我在写作中可能不会去考虑。但是我自己认为,整个的为人在我的精神气质上还是有使命感的人,我有自己的坚持和坚守,这些东西会在我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但是我不会为了说宣扬某种东西而去写作,因为小说说到底还是一个感性的东西。 

  主持人:时间过得很快。原来定的是12点结束,现在已经过了接近十分钟了。您还有什么话对我们的腾讯网友说? 

  王跃文:非常感谢腾讯网友参加访谈,我的新书现在出来了,摆在这里。 

  主持人: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王跃文:我不会那么说,尽管我认真的写了,我问了很多的朋友他们也说好看。但是我知道中间肯定有很多的毛病,如果朋友们看了,有毛病可以给我在网上留言,以后如果有再版的机会,我会改过来。这是我求教于所有的网友朋友。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