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以多学科的眼光打量历史

http://www.CRNTT.com 2006-09-25 10:29:23 李明华

  认识一个人的性格,要瞭解他最早的生活经历,从中把握他的“生活样式”;认识一个民族的特征,要挖掘其早期的历史,以发现其中包含着的一些重要“遗传密码”;识辨一种文化,要对这一文化源头作细致的回味,以便从中发现极有价值的“文化因子”。按照这样的道理,当代人要想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就离不开对中国历史的重新审视。

  中华民族号称五千年的文明史,可靠的文字记载自公元前841年开始,七十年后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大裂变,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民族心智的提升和成熟,民族性格由此基本定型。这和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在空间上是幷存的,在时间上也大体一致。

  近代以来,欧洲文化中心论一直占据着几乎主导的地位,当欧洲文明遭遇到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按照自身模式解决起来深感力不从心的时候,才放眼注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一片智慧的海洋。中华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场蓬勃复苏的机遇。它将是和长期备受推崇的西方文化足相媲美、彼此交融、可以互相激励的人类另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形式。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和复苏将是东西文化共同的幸运。

  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应从什么地方入手?冯立鳌的《博弈春秋人物正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该书以公元前771年周室“骊山之乱”后的平王东迁为分析的起点,其时,周王朝的统治力严重衰落,齐桓、晋文、楚庄等七八个政治集团相继崛起,各诸侯国争相发展自己的力量,华夏族的整个天下呈现出剧烈动荡的局面,文化的一统局面也随之破碎,代之而起的是群星灿烂、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观。在民族意识的苏醒之初分析其文化特征,同时,把分析的着重点放在民族意识历来看重的因而具有丰富史料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方面,无疑是历史文化分析上极富眼光的选择。

  作者是带着历史文化分析的自觉意识投入研究的。论著分析的资料是《东周列国志》,但在许多地方已参考了《史记》、《左传》、《国语》、《晏子春秋》等史书。体例的安排上亦按照春秋历史发展的逻辑互相衔接,环环紧扣,波澜有序,每一章节微观的剖析之后又有总体的结论和认识上的升华。有些甚至上升到民族史的高度,如认为晋楚争霸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春秋中后期的蛮夷称霸表明瞭天下政治活动中心的“外移”,是华夏族范围拓展的标志等。总之,作者某种高度的文化使命感是非常明确的。

  作者运用哲学、政治学、心理学、领导学、逻辑学等方法全方位地剖析春秋政治史,并着力敲打藴含于历史政治领域之燧石中的智慧火花。作者始终稳站于现代人的立场上,带着现代人的观点,乃至现代人的思想矛盾和困惑去认识历史,因而往往能考察出古代事件中所负载的现代文化信息,也每每能得出新异的分析结论。如对宋楚泓水之战,作者认为宋襄公的迂阔体现着殷商后裔所背负的沉重的传统包袱,战争显示了当时北南文化的优劣差异。书中对齐桓公、勾践、孔丘、子产等政治人物的心理分析和功业评判,生动地体现着客观全面的辩证方法;作者运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梦理论分析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的梦现象,分析夫差临死前的裹尸行为;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晏婴论辩的机智;用道家的文化特征认识由余仕秦等等。我欣赏作者的博学以及他熟练驾驭多种知识原理的能力。这些原理方法是人们常见的,但把这些方法综合用之于历史分析,却是一种新颖的手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值得提及的是,作者对许多科学原理并非刻意地对号入座,顺次套用,而是把它们藏之囊中,信手拈来,灵活配置,随机巧用,使全书始终充满着令人叹止的机智气氛。

  该书的不足是,史料的剪裁过分服从于全书的体例和结构,因而会疏忽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选取;有些分析结论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但瑕不掩瑜,全书对春秋历史政治的分析从整体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且从政治实践、人物活动的层面切入对民族文化的系统考察,以指点群星、描述苍穹的方式试图揭示春秋时代历史政治演进的基本趋势,这恐怕是没有先例的。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