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评《大学生社会角色时代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07-12-01 05:31:01 孙兴民
  印象中的大学校园,是纯洁无瑕的象牙塔,没有尘世的浮华和喧嚣;有的只是对知识的憧憬和汲取,以及奋发昂扬的气氛。大学生自在悠然地享受着这里空气的清新宁静和智慧的深邃博远。他们是上帝的宠儿,这一切印象是那么合情合理。可是,你也许会看到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公共课上一片酣睡、不分场合的拥吻,还有对网路的迷恋……所有的这些,令我们感到的不是大学生的神圣,而是仿徨和不知所措。

  他们该何去何从?在这一个大学生已经不是天之骄子而只是社会普通一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该扮演一个什么样角色,怎样扮演这个角色?近日,河北大学张秋山老师撰写的《大学生社会角色时代变迁》(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为我们做了详尽地阐述。作者多年致力于高校学生工作,对大学生极为熟悉和瞭解。作者从社会角色视角入手,针对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身份、职责、观念、权利、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思考并解读其角色变迁历程及特点,值得当代大学生伏案详读并认真思索。

  真实,贴近生活,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匆匆读罢,掩卷而思,头脑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书中所举的一些真实的例子。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缩影。正如书中描述的,马宗保为了供养三个大学生四处借钱,甚至借高利贷,柳国仓为了女儿上学不得不捡破烂、挖药材,农村家庭十年不吃不喝的收入才能勉强供读一个大学生。看到此,许多大学生定会为之一震,境况类似的定会想起父母之不易,上学之艰难,境况好的也会有所触动。在农村,很多人再苦也要把孩子送进大学,在他们看来,上大学是改变家庭命运和孩子命运,让孩子出人头地过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大学毕业在现在并不等于 “金饭碗”。像书中择业行为部分分析的一样,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一再扩招,大学生不再是凤毛麟角,不再是准官员和社会精英,有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不知这样的结果被那些辛酸的父母看到会有何感想。但无论怎样,事实就是如此,这种变化客观要求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进行变迁。

  在书中作者既注重对现实素材的挖掘和利用,做到言之有物,又注重理性思辨与总结,使实证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旁征博引,既有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又有西方学术论著。结构严谨,既有总体分析和概括,又有对分支的解读和诠释。该书先从整体上描述中国社会转型的全貌,然后对大学生身份、职责、观念、行为、权利的变迁过程分章论述,最后高度凝练地提出:大学生社会角色变迁呈现出回归性,骤变性,根本性和外力性等特点。回归性就是个性意识回归、本体主位回归、角色期望回归、角色行为回归;骤变性、根本性则分析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表现性角色与功利的差异和特点;外力性就是强调社会舞台巨大的影响和时代变迁的冲击作用。作者在分析中是有所侧重的,整与分结合,既研究群体,又分析个体,但更注重对大学生群体性格的变迁特点的把握;质与量并重,但在进行量的分析的同时,更注重对大学生本体的理性概括和科学思辨。这些保证了作者对这一群体分析的准确性,避免了进入单纯案例分析所导致的“一叶障目”的缺失。 

  作者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大学生必需的全新视角,也在改变着此前一些人对大学生的不科学定位,他们不是“社会问题”,也没有“垮掉”,而是一个深怀希望的群体。大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阶层,不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而且以学校为阵地,及时地把社会前沿的科学观念传递到社会其他领域、其他阶层,他们依旧是社会的生力军,依旧是文明的传接者。可是大学生又是社会变革中的普通一员,在心理和生理上与其他青年无异,冲动、个性似乎也不足为怪。他们的社会角色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融合和统一,忽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和不科学的。

  诚然,有些人对大学生的评价不甚乐观,但明析社会角色扮演的舞台及多种社会思潮影响后,我们可以说,思想迷茫、心理失衡、道德失控、行为失范等绝不是当代大学生主流的思想与行为。时代在变迁,大学生必然从接班人变为创业者、从精英变为普通人、从服从分配报效国家到自主择业展示个体,从依靠国家到自我独立,从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平民、从被学校管理变为自我规范。尽管其中一些转变可能出现偏差,尽管有些尚未定型或不可预知,但就像书中所说:“他们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一直会是时代的先锋、是优秀文化和科学思维的传承者和开拓者”。
  
  来源:《人民日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