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专家书评 >> 详细内容

杨小洲谈红学热:空口白话还是新瓶旧酒?

http://www.CRNTT.com 2007-07-30 03:14:21 吴波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研究被称为“红学”有许多夸大的成分,虽研究文章与专著众多,但脱不开牵强附会,成为大众娱乐阅读的好读本,与最初胡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红楼梦研究渐行渐远,而刘心武先生则干脆绕回到蔡元培“索隐派”的老路上去。说到底在红楼梦研究上只有两个部分:一是版本,一是文学性。前者以胡适为代表,后者以俞平伯为翘楚。由此派生出其他各种派系多不成气候,亦无大成就,因此可说胡适、俞平伯有领袖群伦的意义,大抵不为过分。张爱玲晚年穷十载寒暑在异邦作红楼梦研究,心得只有两句最精彩:“事实是除了考据,都是空口说白话。”所以她写《红楼梦魇》既谈版本也谈文学性,其他皆不涉及,却排除许多曹雪芹写作的笔误,算是客观看待这部小说,所谓研究也便如此。

  中华书局新出周汝昌先生系列作品:《千秋一寸心》、《红楼小讲》、《献芹集》、《北斗京华》,均为周先生旧作的翻版,好在重新设计,版式开本印刷皆甚美观,有悦目清心之效。这个系列里《红楼小讲》与《献芹集》为周先生红楼梦研究文章的结集,前书原为报纸上的系列连载,共四十四讲,收附录两篇。后书为“红楼梦赏析丛话”,收文五十一篇,附录三篇。《千秋一寸心》为“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分“满城春色宫墙柳”、“锦瑟年华谁与度”、“为君持酒劝斜阳”、“一上高城万里愁”四部分,收文六十篇,附录两篇。《北斗京华》则是“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是生活、研究、交游的琐记,由“楔子”、“斯文向往”、“胜迹寻痕”、“师友襟期”组成,收文八十五篇。

  倘若将这几册书一气读完,感觉《千秋一寸心》与《北斗京华》最能体现周汝昌的旧学功底与文字才华。由此猜测周先生研究红楼梦也多得风华雪月之感,其别署“解味道人”则有柳外斜阳的寄托。《北斗京华》多记身边事物,文字一改多情色彩,文中多天真自述与诳狎语,亦有反思、谦逊与自省,人文情怀平实可读,可视为作者居京五十年的回忆录。虽坊间多有记述周汝昌的文章,皆多溢美之辞,多不可信,反促使读者心生疑窦。因此可说,若要真正瞭解周汝昌先生,益当读此书。

  《红楼小讲》是周先生早些年应天津一家报纸所邀而写的普及小文,因而通俗易懂。不过周先生谈起红楼梦言辞总不免冲动,譬如说到张爱玲《红楼梦魇》里一句话时这样用词:“她最后说出了一句鲸吼钟鸣的话——‘《红楼梦》被庸俗化了!’”显出感情的突兀。这大概也是周先生在红楼梦研究进行商榷时不断与人产生矛盾的原因吧。

  《献芹集》用“红楼梦赏析丛话”为副题并不十分妥帖,大约属于红楼梦研究的杂集,而所收入的那些文章大抵最可代表“探佚派”宗旨。但经过几十年,红楼梦几已无“佚”可探,加上相关《红楼梦》的材料多为孤证,所谓考据也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猜测的成分居多,或者如刘心武那样走到“索隐派”的老路上去,其结果也多是一阵热闹便凋敝,徒费精力不算,还让人以为“探佚派”与“索隐派”只是新瓶旧酒,留下话柄贻笑世人。又因为《红楼梦》毕竟是小说,而小说离不开虚构与想像,因此《红楼梦》里的情景大可不必为红楼梦研究者去坐实,如同信誓旦旦指认“恭王府”为“大观园”一样,大有自作多情的况味。这样看来,胡适开新红楼梦研究之先而不再继续、俞平伯对红楼梦文学研究尝过即止,并不以红楼梦而穷尽一生,显出学者的大气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