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社评:中国汽车业进入“利益共同体”新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4-05-08 00:02:30  


 
  第二,中国电动汽车群雄并起,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居安思危,兴盛中看到危机。 

  从生产规模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的出货量世界第一。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韩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正加速追赶,美国等地一些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为本国汽车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时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加快步伐。一方面,革新挖潜,依靠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科技附加值。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资本合作,争取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 

  竞争合作应当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电动汽车产业上下游之间必须尽快形成坚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不能“打内战”。曾经一度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价格上涨,导致电动汽车电池制造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之间关系紧张。电池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生产汽车电池锂材料价格上涨。虽然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它发出了非常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各自为政,而应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如果电动汽车主要零部件制造企业与电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那么,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就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我国电池制造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展深度合作,不少汽车电池制造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的步伐,在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家设立工厂,生产电动汽车主要零配件。这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提前布局,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我国通信企业负责人曾经明确表示,不会进入汽车行业。但是,随着电动汽车蓬勃兴起,通信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软件方面的技术优势,为电动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事实证明,这种跨行业的合作,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正因为引入了通信企业的技术,中国电动汽车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不论是在雷达探测还是在自动感知方面,我国电动汽车普遍优于其它国家生产的电动汽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