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台湾方案视域下两岸教师教育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4-05-03 00:03:01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强调“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要求“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2023年12月24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泉州、漳州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这是对闽南文化赋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服务国家统一特殊需求的重要对台工作安排,闽南文化肩负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等特殊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第二,闽南文化契合学科交叉融合需求和教师教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闽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主要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纳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共生,多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摩尼教、拜物教、日本教等世界已有和现存的几大宗教)、多神(民间信仰)、多剧种(梨园戏、歌仔戏、木偶戏、高甲戏)、多方言(如闽南语中融入马来语)、多民族(阿拉伯人、汉族、畲族在闽南混居,闽南人在世界各地定居)、多建筑(传统建筑、西洋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都可共存共生于闽南文化⑩,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富含的“和合思想”赋予其独特的文化融合和心灵契合功能。多元文化的特性使闽南文化成为学科融合、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异载体,涉及汉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历史、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音乐学、美术、舞蹈、宗教、戏剧、民族学、建筑学、地理学等。

  第三,构建“闽南文化+学科/专业+教师教育+两岸交流”协同育人机制。

  应用多学科融合机制,发挥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导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价值引领功能⑩。通过闽南语唐诗吟诵、南音琵琶演奏、闽南茶文化及其组合(弦歌、戏剧) 可构建汉语言文学和国际中文教育特色知识体系⑩。将海峡两岸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入两岸青少年的教师教育作品,文学艺术与科技融合,贴近年轻学生群体的生活与消费习惯,赋予时代感,更新产品样态,拓宽传播范围,加强教育成效,比如应用闽南锦歌与车鼓渊源有自的台湾本土戏剧(歌仔戏) ⑪创作历史教育题材《开漳圣王传奇》(闽文联 [2021]186号文);霹雳布袋戏吸纳台湾传统布袋戏和金光布袋戏技艺,以玄幻叙事作为剧本创作核心策略,应用时尚与能量(威力)交杂的符号,成功转型为台湾当代流行文艺和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⑫, 艺术创新的典型教学案例,也可望成为教育戏剧新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